为深入贯彻“三下乡”乡村振兴工作,增强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电信学院组建了“缘结宣笺 情系红史”暑期实践团,赴宣城市泾县、查济村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探访宣纸之乡 学习宣纸文化
6月25日上午,实践团赴中国宣纸文化园进行参观学习。刚进文化园,成员们便被一股宣纸的独特清香所吸引。顺着文化园走廊,成员们参观了踏料,袋料,切皮,皮草选检,碓皮,纸帘制作,捞纸和晒纸等重要宣纸制作流程。通过参观学习,成员们不仅了解到了宣纸的发明、工艺标准,更了解到了抗日战争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近代宣纸产业由濒临消失到现在发扬光大的光辉历史。
学习宣纸制造流程
走访宣纸工厂 参与宣纸制造
6月25日下午,实践团成员走访泾县红星造纸厂,参与宣纸制造过程,并与场内员工进行深入交流。“我从十八岁开始接触宣纸碓皮,到现在有了十几年的工作经历,所谓碓皮,就是将皮草放在石臼里,利用大木锤进行繁复的舂捣、打压,这个过程极为漫长,必须一直打压到皮草足够黏合成一张粗糙的皮纸为止。”红星造纸厂员工曹师傅为大家演示碓皮时说到。
与红星造纸厂员工进行交流
接下来实践团成员采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红星造纸厂员工汪息发师傅,通过汪师傅的介绍大家了解到宣纸工艺中晒纸这一流程。汪师傅为大家做了示范:他轻轻地把薄薄的一层纸刮下来,再轻轻地把它转移到晾晒板上,用尺刷把宣纸铺平。不到10秒,一张薄如蝉翼的宣纸就贴在了加热的铁墙上。在汪师傅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也参与到晒纸过程中。
采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汪息发
汪息发师傅指导成员晒纸
最后在造纸厂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参与了宣纸的各项制造流程,并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按照传统工艺从原材料手工制作出了宣纸,感受到了宣纸文化的魅力。
在员工指导下制作宣纸
走进红色故里 重温峥嵘岁月
6月26日,实践团前往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与新四军纪念馆参观,清扫烈士墓碑。
成员们观看了革命文物和史料图片,了解了新四军的组建、发展壮大和皖南事变等重要历史。一张张斑驳的照片,一把把锈迹的枪支,一座座英勇的墓碑,都在默默诉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成功的光辉而曲折的历程,让成员们感受到新四军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体会到革命先烈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超乎寻常的毅力和斗志。看到邓小平题写的“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成员们纷纷表示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树立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的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清扫烈士墓碑
探秘查济古村 调研旅游产业
6月27日实践团乘坐大巴来到位于泾县城西60公里处的查济村。查济村古建筑群历史悠久、保存良好,内容丰富,每年都有院校师生和美术爱好者前来写生。实践团走访了查济当地民宿、餐饮、手工业经营者,对查济旅游产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一位民宿老板查先生告诉实践团队,查济古建筑是皖南建筑的代表,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近年以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查济政府深入开发当地旅游资源,进行修路、水资源治理、新媒体宣传等多项工作,吸引大量游客,有效的带动了查济特色旅游行业发展。
参观查济古建筑群
团队合影(摄影:马遛、卢凯乐、叶创、王壮飞)
通过此次的实践活动,使成员们更加深入的了解泾县的宣纸文化、红色历史和旅游产业,接受了深刻的红色教育,锻炼了成员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效提高了成员们的文化自信。参与实践活动的同学们表示要在今后的学习中践行不怕苦、不怕累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继续向前,争做全面发展的大学生。